地址:盛泰中國T1樓806室(朝陽南大街358號)
電話:0312-5938816
保定 盛泰:
地址:百花路263號電氣化黨校(市教育局東側)
電話:0312-3039687 15097419732
掃一掃 添加老師微信
未來人才 服務號
以專業贏信賴 以服務迎未來
保定 百花:
關注!2020年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透露出哪些信號?高校將如何行動?
日前召開的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明確了新時代研究生教育的主要任務,在全球人才競爭新格局下,進一步夯實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人才基石。
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透露出哪些信號?
01 超8類專業為國家重視專業
“瞄準科技前沿和關鍵領域,深入推進學科專業調整,提升導師隊伍水平,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加快培養國家急需的高層次人才?!?br/>
?
圖片來源:教育部
哪些是國家重視的關鍵領域?
今年《教育部關于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教學〔2020〕1號)中,明確指出關鍵領域,即:“聚焦高端芯片與軟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進制造和國家安全等關鍵領域以及國家人才緊缺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本-碩-博貫通培養有志于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
02 專碩招生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大
“著力增強研究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更堅實的人才支撐?!?br/>
學術型碩士偏重理論和研究,而專業型碩士(專碩),以專業實踐為導向,重視實踐和應用。2009年專業學位碩士招生人數在碩士招生總人數中占比僅15.9%,到2020年,我國“專業學位碩士招生占比達到60%左右”。
?
數據來源:教育部
參考往年專業學位碩士招生規模,工程專業學位在招生規模中占比最高,其次是工商管理,第三是臨床醫學,此外,教育、公共管理、法律、會計等熱門專業學位均榜上有名。工程碩士專業學位設置以來,為社會培養輸送了大量的高層次、應用型、復合式工程技術人才,服務了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
?
數據來源:《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年度報告2016》
根據相關指示以及歷年數據,專碩招生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大。
03 2021年研究生將繼續擴招
2020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提出:研究生計劃增量重點是投向臨床醫學、公共衛生、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專業,從而更好地滿足社會需求。
根據部分高校最新公布2021年碩士招生信息來看,有多所高校已明確擴招:
清華大學:大幅度擴大新聞學院碩士研究生規模。
深圳大學:擴大教育碩士、法律碩士、漢語國際教育、金融碩士等的招生規模。
陜西理工大學:擴招180人。
天水師范大學:2021年有擴招的趨勢。
四川外國語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21年新聞學、傳播學擬招生人數均在2020年招生計劃的基礎上各增加了2個名額,新聞與傳播專業從2020年的35人增加到2021年的50個擬招生名額。
三峽大學:擴招744人。
合肥師范學院:擴招77人,新增學科教學(美術、體育)兩個專業。
暨南大學:擴招842人。
04 研究生“混文憑”將難上加難
隨著我國研究生教育規模的擴大,研究生教育培養質量日益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建立研究生分流淘汰機制,轉變“嚴進寬出”的培養模式,已成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點內容之一。
“沒有畢不了業的研究生”成為過去,從今年年初以來,上海交通大學、四川大學、西南民族大學、吉林大學、中南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江蘇大學等多所高校已著手清退了過了最長年限仍未能畢業的研究生。
05 研究生學科有重大調整
決定新增交叉學科作為新的學科門類。也就是說,交叉學科將成為我國第14個學科門類。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會議投票通過設集成電路專業為一級學科,并將其從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中獨立出來的提案。集成電路專業擬設于新設的交叉學科門類下。
研究生教育改革,高校如何行動?
為推動落實全國研究生教育大會精神,進一步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相關高校的具體舉措相信即將陸續出爐。目前,已有高校展開了實際行動。
日前,中國傳媒大學召開研究生教育會議,提出研究生教育方面的重大改革舉措:自2021級開始,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研究生學制由3年改為4年,最長有效修業年限由8年改為6年,專碩生基本學制統一為2年,最長有效修業年限統一為4年。通過改革,學校關停了17個專業方向,對47個專業方向進行了并、轉和調整。
此前,清華大學停招新聞學專業本科生,但在砍掉本科30多人招生計劃的同時,專門給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增加了同等數量的碩士生計劃,今后新聞傳播學院的人才培養主要在研究生層次進行。不久前,清華又對會計學專業本科招生進行了調整。
其實,調整某些學科的招生和培養方式,包括層次,是清華在學校層面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思路總體調整的一部分。換句話說,清華在改革人才的培養模式,在加強舉措,希望培養高層次的復合型人才。
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在各大高校中引起強烈反響,看看校長們都談了什么?下一步將如何發力?
北京師范大學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北京師范大學校長董奇:“新時代的研究生教育對導師的思想政治素質、教育教學理念和業務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將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全面落實導師立德樹人職責?!?br/>
他表示,要切實抓好導師遴選和培訓,增強導師師德建設、業務素質等方面的專業支持,增進優秀經驗交流,不斷提升導師的育人能力和水平;要改革評價體系,創設有利于導師成長發展的環境,使導師們安心做好教書育人工作。
中國人民大學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使世界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要以世界的眼光重新思考和認識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目標和任務,使研究生人才培養能立足中國大地,扎根中國大地,辦出世界一流水平?!?br/>
浙江大學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浙江大學校長吳朝暉:“研究生教育是造就未來高層次人才的最高國民教育形式,具有匯聚全球、國家和區域優質資源的獨特優勢?!?br/>
他表示,高校要主動服務國家戰略急需,以結構優化來滿足多元分類的研究生培養需求;要堅定推進產教融合,進一步整合育人資源和創新要素,將前沿的創新優勢轉化為鮮活的教育內容,讓研究生在“卡脖子”技術攻關、原始創新的突破中實現卓越成長。
天津大學
天津大學校長金東寒:“研究生教育在培育創新人才、提高創新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事關國家發展、民族未來?!?br/>
他表示,要深入推進研究生教育改革創新,積極構建以“開放”“交叉”“貫通”為特征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引導師生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和關鍵核心技術領域潛心研學,加快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全球視野、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卓越人才。
華中科技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李元元:“學校將充分利用好抗擊疫情這一最鮮活、最生動、最寶貴的素材,培育研究生家國情懷、奮斗精神,堅持立德樹人,著力培養‘有品德、有品質、有品位’的卓越醫學人才?!?br/>
蘭州大學
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學校將以提升研究生教育質量為核心,全面深化綜合改革、凝練學科方向,致力于培養具有研究和創新能力的高層次人才,為實現科技強國、教育強國的中國夢提供更堅實的人才支撐?!?br/>
北京郵電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校長喬建永:“要全面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以服務國家為導向,主動對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聚焦核心關鍵技術突破和解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卡脖子’問題,加快培養引領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的領軍人才?!?br/>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長王焰新:“學校將以提升研究生教育質量為核心,在強化學科內涵發展、加強導師隊伍建設、完善教師學生評價、嚴格校風學風等方面共同發力,加大科教融合、產教融合培養研究生力度,著力增強研究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加快培養服務國家需求、面向科技發展前沿的高層次人才?!?br/>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長葛世榮:“面向未來,學校將以建設世界一流能源科技大學為目標,實行創新型研究生教育,把奉獻能源事業情懷融入研究生培養的全過程,繼續為我國能源工業培養大批高層次人才,成為推動能源革命的強大動力?!?br/>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校長張來斌:“近年來,學校面向國家能源發展戰略需求,扎根中國大地,努力構建高水平的育人體系。學校今后將不斷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創新,培養油氣領域更多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高層次人才,保障國家能源戰略安全?!?br/>
?
?
圖文丨中國教育在線(eoleoleol)整理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研究生教育是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的主要途徑。從1949年研究生在學人數僅629人到2020年這一數字預計突破300萬,我國研究生教育快速發展,主動服務國家戰略需求,提升了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和引領能力。
日前召開的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明確了新時代研究生教育的主要任務,在全球人才競爭新格局下,進一步夯實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人才基石。
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透露出哪些信號?
01 超8類專業為國家重視專業
“瞄準科技前沿和關鍵領域,深入推進學科專業調整,提升導師隊伍水平,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加快培養國家急需的高層次人才。”
圖片來源:教育部
哪些是國家重視的關鍵領域?
今年《教育部關于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教學〔2020〕1號)中,明確指出關鍵領域,即:“聚焦高端芯片與軟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進制造和國家安全等關鍵領域以及國家人才緊缺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本-碩-博貫通培養有志于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
02 專碩招生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大
“著力增強研究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更堅實的人才支撐。”
學術型碩士偏重理論和研究,而專業型碩士(專碩),以專業實踐為導向,重視實踐和應用。2009年專業學位碩士招生人數在碩士招生總人數中占比僅15.9%,到2020年,我國“專業學位碩士招生占比達到60%左右”。
數據來源:教育部
參考往年專業學位碩士招生規模,工程專業學位在招生規模中占比最高,其次是工商管理,第三是臨床醫學,此外,教育、公共管理、法律、會計等熱門專業學位均榜上有名。工程碩士專業學位設置以來,為社會培養輸送了大量的高層次、應用型、復合式工程技術人才,服務了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
數據來源:《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年度報告2016》
根據相關指示以及歷年數據,專碩招生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大。
03 2021年研究生將繼續擴招
2020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提出:研究生計劃增量重點是投向臨床醫學、公共衛生、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專業,從而更好地滿足社會需求。
根據部分高校最新公布2021年碩士招生信息來看,有多所高校已明確擴招:
清華大學:大幅度擴大新聞學院碩士研究生規模。
深圳大學:擴大教育碩士、法律碩士、漢語國際教育、金融碩士等的招生規模。
陜西理工大學:擴招180人。
天水師范大學:2021年有擴招的趨勢。
四川外國語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21年新聞學、傳播學擬招生人數均在2020年招生計劃的基礎上各增加了2個名額,新聞與傳播專業從2020年的35人增加到2021年的50個擬招生名額。
三峽大學:擴招744人。
合肥師范學院:擴招77人,新增學科教學(美術、體育)兩個專業。
暨南大學:擴招842人。
04 研究生“混文憑”將難上加難
隨著我國研究生教育規模的擴大,研究生教育培養質量日益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建立研究生分流淘汰機制,轉變“嚴進寬出”的培養模式,已成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點內容之一。
“沒有畢不了業的研究生”成為過去,從今年年初以來,上海交通大學、四川大學、西南民族大學、吉林大學、中南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江蘇大學等多所高校已著手清退了過了最長年限仍未能畢業的研究生。
05 研究生學科有重大調整
決定新增交叉學科作為新的學科門類。也就是說,交叉學科將成為我國第14個學科門類。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會議投票通過設集成電路專業為一級學科,并將其從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中獨立出來的提案。集成電路專業擬設于新設的交叉學科門類下。
研究生教育改革,高校如何行動?
為推動落實全國研究生教育大會精神,進一步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相關高校的具體舉措相信即將陸續出爐。目前,已有高校展開了實際行動。
日前,中國傳媒大學召開研究生教育會議,提出研究生教育方面的重大改革舉措:自2021級開始,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研究生學制由3年改為4年,最長有效修業年限由8年改為6年,專碩生基本學制統一為2年,最長有效修業年限統一為4年。通過改革,學校關停了17個專業方向,對47個專業方向進行了并、轉和調整。
此前,清華大學停招新聞學專業本科生,但在砍掉本科30多人招生計劃的同時,專門給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增加了同等數量的碩士生計劃,今后新聞傳播學院的人才培養主要在研究生層次進行。不久前,清華又對會計學專業本科招生進行了調整。
其實,調整某些學科的招生和培養方式,包括層次,是清華在學校層面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思路總體調整的一部分。換句話說,清華在改革人才的培養模式,在加強舉措,希望培養高層次的復合型人才。
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在各大高校中引起強烈反響,看看校長們都談了什么?下一步將如何發力?
北京師范大學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北京師范大學校長董奇:“新時代的研究生教育對導師的思想政治素質、教育教學理念和業務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將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全面落實導師立德樹人職責。”
他表示,要切實抓好導師遴選和培訓,增強導師師德建設、業務素質等方面的專業支持,增進優秀經驗交流,不斷提升導師的育人能力和水平;要改革評價體系,創設有利于導師成長發展的環境,使導師們安心做好教書育人工作。
中國人民大學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使世界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要以世界的眼光重新思考和認識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目標和任務,使研究生人才培養能立足中國大地,扎根中國大地,辦出世界一流水平。”
浙江大學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浙江大學校長吳朝暉:“研究生教育是造就未來高層次人才的最高國民教育形式,具有匯聚全球、國家和區域優質資源的獨特優勢。”
他表示,高校要主動服務國家戰略急需,以結構優化來滿足多元分類的研究生培養需求;要堅定推進產教融合,進一步整合育人資源和創新要素,將前沿的創新優勢轉化為鮮活的教育內容,讓研究生在“卡脖子”技術攻關、原始創新的突破中實現卓越成長。
天津大學
天津大學校長金東寒:“研究生教育在培育創新人才、提高創新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事關國家發展、民族未來。”
他表示,要深入推進研究生教育改革創新,積極構建以“開放”“交叉”“貫通”為特征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引導師生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和關鍵核心技術領域潛心研學,加快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全球視野、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卓越人才。
華中科技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李元元:“學校將充分利用好抗擊疫情這一最鮮活、最生動、最寶貴的素材,培育研究生家國情懷、奮斗精神,堅持立德樹人,著力培養‘有品德、有品質、有品位’的卓越醫學人才。”
蘭州大學
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學校將以提升研究生教育質量為核心,全面深化綜合改革、凝練學科方向,致力于培養具有研究和創新能力的高層次人才,為實現科技強國、教育強國的中國夢提供更堅實的人才支撐。”
北京郵電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校長喬建永:“要全面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以服務國家為導向,主動對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聚焦核心關鍵技術突破和解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卡脖子’問題,加快培養引領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的領軍人才。”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長王焰新:“學校將以提升研究生教育質量為核心,在強化學科內涵發展、加強導師隊伍建設、完善教師學生評價、嚴格校風學風等方面共同發力,加大科教融合、產教融合培養研究生力度,著力增強研究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加快培養服務國家需求、面向科技發展前沿的高層次人才。”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長葛世榮:“面向未來,學校將以建設世界一流能源科技大學為目標,實行創新型研究生教育,把奉獻能源事業情懷融入研究生培養的全過程,繼續為我國能源工業培養大批高層次人才,成為推動能源革命的強大動力。”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校長張來斌:“近年來,學校面向國家能源發展戰略需求,扎根中國大地,努力構建高水平的育人體系。學校今后將不斷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創新,培養油氣領域更多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高層次人才,保障國家能源戰略安全。”
圖文丨中國教育在線(eoleoleol)整理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聯系刪除